理論上,不銹鋼管在正常規范下淬火時,奧氏體必須全部變成馬氏體,但在實際生產中,一部分奧氏體不能變成馬氏體,與馬氏體在常溫下共存。常溫下與馬氏體共存的奧氏體被稱為殘留奧氏體。
淬火鋼中殘留奧氏體的含量與不銹鋼管的化學成分和淬火操作有很大關系。鋼中增加碳含量和合金元素時,降低增加奧氏體穩定性的馬氏體點,淬火后剩下的奧氏體量增加。圖1-9表明碳含量與殘留奧氏體量的關系。另樣的鋼材。不同溫度淬火,其馀奧氏體量也不同。例如T10鋼,加熱到780~800℃進行淬火的剩馀奧氏體量不多的加熱超過Acm(達到850℃)時,剩下大量剩馀奧氏體。
淬火鋼中存在殘留奧氏體,不僅降低硬度,淬火不銹鋼管的形狀也不穩定,殘留奧氏體的分解面變形是淬火時盡量減少殘留奧氏體的原因。